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费用”作为非生产性支出,虽不直接与产品生产和销售挂钩,但却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费用涵盖了一系列支持和服务性质的活动,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支持等,其细致管理和合理控制对企业成本优化及提高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薪酬福利:包括管理人员的基本薪资、奖金、津贴以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2、办公场所相关费用:租赁费、物业费、水电煤网费以及办公设备折旧或维护费。
3、差旅招待费:因公出差所产生的交通、住宿及业务招待开支。
4、会议费:举办各类内部会议、培训活动所需场地租金、资料制作等费用。
5、通信费:公司固定电话及移动通讯工具的使用费用。
6、法律咨询和审计服务费:聘请法律顾问处理日常事务性法律问题及定期接受外部审计所产生的支出。
7、信息技术支持与软件服务费:企业IT系统的运维保障费用、购买或升级管理系统(ERP、CRM)的成本。
8、广告宣传及市场推广费:虽然这项通常归类于营销费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列入管理费用。
9、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印花税等。
10、其他杂项支出:如办公用品采购、邮寄快递费用等零星开销。
高效的管理费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几点:
降低无效成本:通过识别非必要支出来减少浪费。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有限的资金更科学地分配给关键领域。
增强财务透明度:有助于管理层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做出明智决策。
提升组织竞争力:节省下来的资金可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能直接带来收益的投资上。
1、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历史数据和发展规划设定合理的年度预算目标,并按月/季度进行跟踪审查。
2、执行严格的报销审批流程:明确各项支出标准,对于超出规定范围的费用需经过额外审核才能予以报销。
3、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如财务管理外包、云服务提供商等,借助专业技术力量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4、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搭建财务管理平台,实现费用申请、审批、支付全流程电子化操作。
5、推行全员节约意识培育工程:倡导简约办公生活方式,鼓励员工从细微处入手减少不必要的花费。
6、定期开展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各部门的管理费用投入产出比评估来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7、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完善内审制度,强化对重大财务决策的事前评估及事后跟踪检查机制。
8、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塑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让每一位职工都能自觉成为成本管理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以某高科技制造型企业为例,该公司在2019年至2020年间启动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管理成本压缩项目,项目伊始,通过全面梳理各项管理费用发现存在不少可以优化的空间,比如办公面积利用率低、会议召开频率过高且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点,该公司采取了如下几方面措施:
- 将部分功能相近的办公区合并为开放工位,既改善了交流氛围又降低了租金支出;
- 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代替部分现场会议,大大减少了交通出行及会场布置成本;
- 严格控制办公耗材购置数量并推行双面打印纸张循环使用等环保做法;
- 加强与外部服务商议价谈判能力,争取到更加优惠的合作条款。
经过一系列整改后,该企业在保证日常运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成功将管理费用年均压缩比例控制在5%左右,总计节约成本近千万人民币,项目实施期间还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形成了良性循环效应。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这一环节的工作,唯有如此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